2022-10-12 16:34:48來源:賽柏藍/顏色瀏覽量:307
導讀:“工業+商業”兩大藥企再牽手。
01
“華潤醫藥+復星醫藥”,官宣合作
10月10日,華潤醫藥宣布與復星醫藥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合作內容,雙方將在大健康領域開展全面合作,重點圍繞創新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領域通過戰略與業務層面的合作,加強雙方在相關領域的全球布局與產業化發展。
國內某藥企市場總監對賽柏藍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仿制藥、普藥等其它領域基本很難有合作的空間,價格缺乏吸引力。創新藥、生物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還具備合作的潛力。
復星醫藥目前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等,其在研創新藥、生物類似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項目超260項。
2022年年中報告顯示,復星醫藥的復必泰(港澳臺市場)(mRNA新冠疫苗)、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新產品和次新品收入占比超25%,僅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就超過8億元。
在創新研發方面,復星醫藥研發投入23.99億元,同比增長22.77%;其中,制藥業務研發投入為20.62億元,同比增長16.04%,制藥業務研發投入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4.39%。
不過,雖然有多款創新藥陸續上市,但其仿制藥仍然貢獻較多收入。國金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統計,今年上半年,創新藥在復星醫藥制藥收入的占比超25%。以此判斷,同期仿制藥的收入占比約75%左右。
與此同時,復星系近期減持動作不斷。今年來,復星相繼減持泰和科技、ST廣田、青島啤酒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還包括旗下核心業務板塊及公司,如復星醫藥、復星旅文控股等,和之前的“買買買”多次大手筆收購形成反差。
從華潤醫藥來看,其作為我國四大藥商之一,擁有全面的產品供應及廣泛的分銷網路,其全國分銷網路擁有超200個物流中心,戰略性覆蓋28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客戶包括二、三級醫院近9000家等。
目前,其生產的600多種藥品,產品組合包括中藥、生物制劑等。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其生物藥業務實現收益港幣11.96億元,較上年同期快速增長1545.0%。
上述藥企人士認為,從合作信息來看,華潤醫藥看上了復星良好的創新產品研發前景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復星則看上了華潤央企背景、商業覆蓋能力等。
華潤醫藥和復星醫藥分別作為商業及工業的巨頭企業,公開信息顯示,本次合作有望利用華潤醫藥雄厚的產業沉淀和資源優勢以及復星醫藥強大的新藥研發及全球化能力,加深雙方國際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02
創新轉型,需要強強聯手
隨著國內醫藥政策、環境的變化,市場各要素不斷重新整合,藥企之間的合作已經成為資本市場常有的事,并且越來越頻繁。
華潤醫藥集團在2022年年中報告中表示,要加快外延并購的速度,繼續加大創新藥、生物藥、疫苗、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投資并購力度,推動新領域布局。
根據華潤醫藥集團官網,華潤醫藥集團旗下有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華潤博雅生物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華潤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中國醫藥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華潤堂有限公司等企業。
從近段時間的合作并購來看,華潤動作頻頻。例如:
9月10日,華潤醫藥商業上海區域宣布與霖宴醫療達成戰略合作,攜手推進人機協同手術商業化進程;
8月3日,華潤生物醫藥宣布與亦諾微醫藥達成合作,將于大中華區域(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排他性合作開發用于治療以神經膠質瘤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的溶瘤病毒產品MVR-C5252;
7月,華潤醫藥宣布與騰盛博藥達成合作,將共同推進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中國的商業化銷售。
外延并購一直是華潤醫藥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早在2020年年報中,華潤醫藥就提到要加快創新轉型,強化外部合作,加速產品獲得。從其近兩年的表現來看,合作不斷,收購也在逐漸完成。
2021年7月,華潤醫藥以23億元收購博雅生物,布局血制品行業。在最新的半年報中,華潤醫藥提到,其收購華潤博雅生物后,從各方面對華潤博雅生物進行了整合,華潤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智能工廠項目已奠基開工等,可以滿足其未來業務發展需求。
合作和收購對華潤醫藥帶來的效益明顯,其在最新年中報告中表示,生物藥業務實現增長主要受益于其于上年完成華潤博雅生物及晉城海斯制藥的并購。
03
“工業+商業”藥企牽手成趨勢
商業企業擁有強大的銷售渠道和成熟的流通系統,可以滲透到公立醫院及基層市場,而工業藥企在新藥發展的途中,創新藥推廣主要依賴于醫院資源,例如醫生的學術推廣等,因此大藥商的渠道資源對其十分重要。
同時,大藥商具有強大的網絡終端商業推廣能力,藥企為加快新產品發展,增強效率的情況下,合作自然發生。
以四大藥商為例,藥企與其合作數不勝數。
9月20日,九州通醫藥集團宣布與海森生物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慢病管理系統;
9月13日,國藥控股宣布與長天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6月17日,上海醫藥旗下上海上藥新亞藥業分別與軒竹生物科技及子公司軒竹(北京)醫藥科技簽訂授權許可協議,以不超過人民幣2.66億(其中首付款1400萬元)、1.74億(其中首付款700萬元)的交易對價外加相應的梯度銷售提成,取得百納培南項目、Plazomicin項目(均含原料藥和制劑)在中國區域(包括香港、澳門及臺灣)的獨占許可,包括再許可、使用、生產、進口、開發、包裝、分銷、銷售等權利。
“工業+商業”的牽手不局限于某一具體的藥品,還涉及到某一具體的領域或多個領域等。在老齡化及人民消費水平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各項利好政策頻出,大健康產業規模日益增長。不少藥企都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布局大健康產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預測在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14.09萬億元。
在本次華潤醫藥和復星醫藥的合作中,雙方直接表明了將在大健康領域加強全球布局及產業化發展。
如今,在越來越多工業與商業企業的牽手中,不難看出,商業企業通過工業企業的醫藥資源,拓寬自身發展的品種,而工業企業通過商業企業提供的發展渠道,也為自己贏來了更多市場發展機會。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