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第三批國家集采在上海開標,此次集采共涉及56個品種,82個品規,近200家符合申報企業,采購規模高達數百億,遠超前兩批集采。此次集采的中標結果將給中國的醫藥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本次集采與前兩輪最主要的區別是2020年6月發布的“醫保基金結余留用”政策。該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帶量采購降價后的藥品費用與醫保支付的預算基金差額,將作為獎勵返還一部分給公立醫療機構。這不僅會影響醫院報量,還將大大刺激醫療機構優先使用中選品種,更意味著醫院使用非中選品種的積極性將大大降低,留給非中選企業的機會不多了。除此之外,本輪集采涉及品種數遠超過前兩輪,入圍企業最多可達到8家,而第二輪集采最多為6家。基于醫藥魔方數據庫以及公開信息,本文對此次集采的特點和影響作出分析。本次集采價格降幅創歷史新高。從品種數來看,4+7中標25個品種,第二輪中標32個品種,而第三輪則中標55個品種,品種數接近前兩輪之和。同時價格降幅也超過前兩輪,平均降幅達70%,中位數更高達76%(價格降幅=(2019年品規最低中標價-集采中標價)/ 2019年品規最低中標價)。中標的品種中,25個品規價格降幅超過90%,其中以齊魯制藥的奧氮平口崩片降幅最高,達到96.8%,單價僅0.45元/片。在此,我們列舉了價格降幅較高的6個品規。隨著各個品種的大幅度降價,本輪預計將節省275億元醫保基金。結合前兩輪集采,預計共節約醫保基金約580億元。其中,全身用抗生素、抗腫瘤藥等10個領域均節約超過10億元醫保基金。隨著三輪集采的開標,各個疾病領域納入集采的藥品數量進一步增加,各領域的銷售額逐漸被集采蠶食。其中降脂藥已納入集采品種的銷售額占比最高,達85%。其他領域目前集采品種銷售額占比較低,預計未來這些領域將有更多品種納入集采。從中標品種數量來說,齊魯和石藥集團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均有8個產品中標,揚子江有7個產品中標居第2。
我們統計了百張以上床位醫院的銷售情況,并分析此次集采報量與銷售量的關系。我們發現阿扎胞苷注射液的報量與MAT20Q1(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銷售量相同,18個品種的報量低于MAT20Q1的銷售量。在報量偏少的情況下,醫院很可能選擇與中選產品相似功能的非集采品種,因此對于生產與這18個品種功能相似的未納入集采的產品的廠家來說,意味著很大的市場機會。受今年6月公布的“醫保基金結余留用”政策影響,相比4+7和第二輪集采中大量品種報量低于該品種上一年的銷售量,此次集采僅6個品種的報量遠低于MAT20Q1的銷售量,對于這6個品種功能相似的但未納入集采的產品的廠家來說,或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此同時,36個品種的報量超過MAT20Q1的銷售量,存在報量過多的問題。拋開統計數據無法完全覆蓋整個醫療機構終端的因素外,報量過多的原因主要包括4個方面:首先是醫院考慮到了醫保結余,報量偏多可使約定采購量大致和年銷售量相等,對醫院來說,這樣可以完成約定采購量,獲得醫保結余資金;
其次是醫院考慮到了這些品種集采后的需求釋放和需求遷移的因素,即藥價大幅度降低后,之前無法負擔高藥價而選擇不用藥的患者的用藥需求將被激發;
第三是之前用與集采品種作用相似的藥的患者可能改用更便宜的集采中標的藥品;
此外,還有之前在零售端銷售的藥品在納入集采后可能轉醫院銷售,比如西地那非。
對于這些品種來說,中標企業將獲得大量的市場,享盡集采政策的紅利。盡管齊魯和和石藥是中標數量最多的企業。但齊魯的多個品種價格位于同種藥品最低,在單品種銷售額上反而不如報價較高的其他企業。有的企業報價策略則更加“高明”,比如揚子江,在其中選的品規中,揚子江的報價幾乎都是最高的,所以雖然其中選品種市場相對較小,但采購金額卻名列前茅。
綜合各企業的所有中標品種,恒瑞的采購金額最高,超過2億元,浙江海正1.55億元居第二。恒瑞此次中標的4個品種為非布司他、卡培他濱、來曲唑和鹽酸坦索羅辛,均為市場規模較大的品種,尤其是卡培他濱和來曲唑兩個抗腫瘤藥是此次集采市場規模的TOP5品種,再加上抗腫瘤藥價格較高且競爭相對不激烈,這都使恒瑞成為此次集采金額的贏家。因此對企業來說,如何恰當的報價,既能中標又能使采購金額較高,這是每個企業都要仔細考量的。此次集采報價,原研藥企價格降幅普遍不高,甚至有的企業報價高于最高申報價,比如默克的二甲雙胍緩釋片、諾華的來曲唑片等。從我們統計到的品規降價情況來看,原研藥企價格降幅多集中在20%以下,且最終僅3個原研企業的產品中標。原研企業入局集采的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通過降價換取銷量的增加不一定可以彌補降價的損失,最終銷售額可能反而降低。此外原研藥品患者忠誠度高,很多患者點名要求醫生處方原研藥品。另外,按照前兩輪的執行情況來看,帶量采購剩余量幾乎均被原研企業占據,并且院外零售渠道和電商也是原研藥品的重要市場。在這些因素作用下,原研企業入局集采的積極性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與此相反的是,內資藥企價格降幅卻集中在60%以上,由此可見內資藥企入局集采的決心。面對內資藥企的懸崖式降價,落標原研藥企是繼續高歌猛進地開發院外市場還是全身而退?和前兩輪集采相似,第三次集采也將給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未來競爭格局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在此列舉三類品種,研究其目前的競爭格局,并預測未來的競爭格局。首先是第三輪集采前,原研廠家市場份額較高甚至獨占市場的品種,由于原研企業的落標,這類品種的競爭格局將徹底重構。比如阿扎胞苷注射液,集采前原研企業新基占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而集采執行后,預計四川匯宇將占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正大天晴的市場份額也將大大增加。相似的情況也將在維格列汀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達泊西汀片、依托考昔片等品種中出現。對于目前市場上玩家較多、市場分散的品種,預計集采執行后玩家減少,市場將更加集中。比如阿莫西林顆粒,目前在售廠家有22家,此次集采中標廠家為2家,預計未來大量未中標企業將面臨被市場淘汰,市場集中度將大大提高。相似的情況也將在鹽酸二甲雙胍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氫溴酸西酞普蘭片等品種中出現。有的企業在此次集采前無中標藥品銷售,趕在集采前完成了一致性評價并在集采中中標,這類品種未來的競爭格局將被重構。比如奧氮平口崩片在集采前僅齊魯和禮來兩家藥企在售,集采中標的廣東東陽光、龍海、華海均在今年6月份通過了一致性評價,未來該品種的市場將由4家中標藥企共同瓜分,相似的情況也將在鹽酸舍曲林片等品種中出現。總的來說,帶量采購逐漸趨于常態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應采盡采”的指導原則,未來將有更多品種納入集采,這將對醫藥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政策之下,企業如何制定市場策略關乎企業未來的發展。尤其是未中標企業及中標企業在未中選地區的市場推廣策略更成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