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08:54:26來源:藥方舟瀏覽量:520
11月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并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支持“互聯網+”醫療復診處方流轉。
千億醫藥電商市場將迎大爆發(圖片來源:制藥網)
隨著這一文件的發布,將有利于提升長期用藥患者尤其是慢特病患者就醫購藥的便利性,同時進一步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特別提到支持“互聯網+”醫療復診處方流轉,業內認為,該政策體現了對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支持。這也意味著,醫藥電商有望受此利好,市場或迎來爆發期。
據了解,不同于線下藥店,醫藥電商是一種線上的輕資產經營模式,無需很強的資金實力,不受店鋪面積限制,且藥品種類儲備和供應能力均強于線下,可選擇種類較多。當前,醫藥銷售在線上渠道的增速大大高于線下。
根據《2019年度中國醫藥電商市場數據報告》,2019年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達964.3億元,同比增長46.68%。而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醫藥電商市場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876.4億元,同比增長94.58%。
而從國內四大龍頭藥店的財報來看,一心堂2019年全年營收105億元,同比增長14.2%;今年上半年營收60億元,增幅19%。老百姓大藥房2019年實現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23% ;今年上半年營收60億元,同比增長21%;益豐藥房2019年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48.66%;今年上半年營收63億元,同比增長25%;大參林2019年營收111億元,同比增長26%;今年上半年營收69億元,同比增幅為32%。
從數據來看,除了益豐藥房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并購戰略,其他藥店的增速均遠低于醫藥電商。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疊加國內“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及處方外流、分級診療等政策推動下,醫藥電商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線下藥店的增速差距再一次擴大。
今年以來,資本也加速入局醫藥電商領域。例如,10月20日消息稱,藥物上門配送平臺叮當快藥完成10億元的B+輪融資;今年8月,京東健康獲得高瓴資本B輪8.3億美元的投資,并在9月份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
總的來看,當前無論政策環境還是市場環境都利好醫藥電商的發展,未來隨著行業市場規模以及滲透率不斷上升,醫藥電商市場增長空間仍較大。而隨著兩票制、帶量采購等新政的推出,醫藥流通行業市場或將走向零售化,分銷渠道進一步扁平化。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