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17:11:00來源:瀏覽量:264
在提高醫院在創傷救治方面的整體水平、傳播創傷救治的規范化理念和方法上,北京和睦家醫院一直在"做對的事情"
北京 2024年10月15日 /美通社/ --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 ,創傷是45歲以下人群第一位的致死原因,2019年超過400萬人死于創傷。
我國的情況也并不樂觀。隨著經濟快速增長,道路交通和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創傷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因創傷就醫的人數高達6200萬。
為提升醫生的創傷救治水平,作為國內知名的國際醫療機構之一,北京和睦家醫院自2021年起開設"長城創傷培訓課程",如今已是第3個年頭。
北京和睦家醫院大外科主任Derek O'Reilly認為,對于臨床醫生而言,創傷救治的學習和實踐應該是持續性的,這也是每年北京和睦家醫院堅持開展該培訓的原因之一。
北京和睦家醫院大外科主任Derek O'Reilly
"2024北京長城創傷培訓課程"由北京和睦家醫院的醫生進行分享與示范,課程內容包括高級創傷生命支持基礎、腹部創傷、脊椎創傷、頭部創傷等,通過專家講座與技能培訓等形式進行。
此外,跟隨國際創傷救治的最新進展,每年"長城創傷培訓課程"都有一定更新。如今,該課程也已成為北京和睦家醫院品牌課程之一。
多方位突破思維墻:助力醫生構建創傷救治 "全局圖"
北京和睦家醫院"長城創傷培訓課程"是基于現有的多個國際創傷課程的基礎而設置的,其中包括由美國外科醫生學會開展的"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TLS)"課程等理念。
新加坡外院創傷外科專家馮覺非向"醫學界"介紹,創傷救治并不只取決于外科手術的技術水平,創傷救治的好壞應該考慮的是整體動員的能力。
新加坡外院創傷外科專家馮覺非
"病人的創傷很多時候不只一個,比如心肺的創傷、腹部的創傷、肢體的創傷,還有頭部創傷,你到底先看哪個?這一定是個總體、綜合的判斷,而這就取決于負責治療創傷的醫生整體的觀念。"
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TLS)課程的重要性就在于教會醫生們如何擁有整體觀念。馮覺非解釋,通過課程培訓,醫生能夠依據這些模擬訓練,在真實的實踐中能夠規范化的給創傷患者做檢查。
"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展開檢查,能夠在黃金時間迅速發現哪一個是導致病情的主要原因,然后迅速提出解決方案。"
如何才能讓醫生們擁有這種整體觀念?長城創傷培訓課程提出的辦法之一是"強實踐"。
除了提供理論化的知識,北京和睦家醫院更重視創傷救治培訓中的模擬演練和實操,"我們也發現,經過我們培訓后的醫生,在診療和處理一些復合外傷的時候,病人的救活率和生存率明顯提高",Derek O'Reilly說。
該培訓 課程在實踐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標準化的教學示范,二是在模擬人身上的操作演習,包括各類的穿刺技術,三是情景演練,重在培訓創傷救治中如何進行團隊合作。
課程模擬演練和實操展示
根據前幾年培訓人員反饋 ,今年"長城創傷培訓課程"還增添了視頻展示的課程環節,讓培訓人員能更直觀地去理解如何操作。
不斷開展多學科探索:解鎖高效協作密碼
創傷救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高度的團隊協作,以及規范化的救治方法和流程。
通過這幾年的培訓結果來看,Derek O'Reilly也深切感受到,創傷救治是一個十分強調多學科合作的診療過程。"包括外科、急診科、麻醉科以及相關的亞專業科室,在救治創傷病人的過程中,每個科室都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因此,為了提高多學科合作能力,北京和睦家醫院在長城創傷培訓課程中也專門設計了相關內容。北京和睦家醫院急診科醫生Martin Springer舉例介紹,主要包括團隊協作能力和個人領導能力培訓。
北京和睦家醫院急診科醫生Martin Springer
在團隊協作方面,不同的醫生定位不同,在創傷救治中承擔的職責也會不同。"我們在具體演練中,會要求一個閉環式的溝通,意思是當我們發出一個指令的時候,在接受指令和傳達指令的醫生之間,雙方的溝通是可以暢通無阻的。"
因此,這個課程面向的并不只是普外科或急診科醫生,而是針對所有參與創傷救治的專科醫生。
"例如,我們開設了多項外科手術的基礎課程,是為了讓參與救治的醫生都了解外科醫生每個操作背后的想法,這樣會在實際中大大提高創傷救治的診療效率。"Martin Springer說。
他還強調,創傷救治過程對領導能力的培訓也十分關鍵。在創傷救治的現場,胸外科、普外科、骨科、麻醉科醫生會分別負責他們自己的救治范圍,但需要有領導者去整合這些力量,"比如制定一個搶救患者的前后順序"。
通常,普外科醫生會作為一個領導者,組織或規范整個創傷的急救過程,但Martin Springer也表示,在緊急情況下,每個參與救治的醫生都應該擁有領導者的能力,例如當普外科醫生沒有到位或者不在的時候,其他醫生也可以安排處理病情。
"在北京和睦家醫院,我們各個專科的醫生和外科、急診科醫生之間已經非常熟悉,也有實際搶救病人的一些經驗,對每個專業醫生及其能力狀況,我們都有總體把握,因此在團隊協作方面已經非常成熟。"
Martin Springer還介紹,"如果在診療過程當中,不同醫生之間出現了分歧,那么我們會把所有問題都擺在桌面上一塊去討論,再制定出更優的方案并實施。"
持續規范引領:推動創傷救治走向新征程
近年來,隨著"創傷問題"成為全球公共衛生話題,世界各國都在推動建設創傷中心,傳播創傷救治的理念。考慮到各個國家的發展狀況不同,其所面臨的創傷救治問題也并有所區別。
馮覺非介紹,以新加坡為例,75%的創傷問題都是因為跌倒,其中跌倒里面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家里,這和當地的老齡化問題密不可分。
對于中國,盡管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建設創傷中心,但統一的救治流程還有待規范。對于一些邊遠地區的縣級醫院,資源不足和團隊能力不夠仍然是阻礙創傷救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Derek O'Reilly表示,北京和睦家醫院在全國范圍內舉辦"長城創傷培訓課程",一是培訓包括北京和睦家醫院在內各級醫生,提高醫院在創傷救治方面的整體水平,二是傳播創傷救治的規范化理念和方法。
在和睦家醫院,有一個叫做"創傷代碼"(trauma code)的快速反應機制和創傷團隊系統,當有創傷病人到來時,會激活創傷代碼,所有創傷團隊成員都將在5分鐘內到達急診室,緊接著開展一系列有組織的急救。
在"長城創傷培訓課程"中,這一套"創傷代碼"的機制也會教授給參與培訓的人員。
"和睦家給我的印象是一直在堅持‘做對的事情',盡管創傷救治在很多人看來不是一個熱門的方向,但它非常重要。和睦家連續幾年都在開創傷救治的培訓課程,爭取把新的理念、新的技術引進來,讓負責創傷救治的醫生能夠有能力、有自信救治病人。" 這是曾經作為和睦家外科醫生的馮覺非,多年來對和睦家的深刻印象。
會議合影
開展多年后,如今,"長城創傷培訓課程"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Derek O'Reilly表示 ,除了國內和睦家系統內的醫生已接受該課程培訓,近年來也吸引了許多公立醫院的醫生報名培訓,"我們希望越來多感興趣的醫院或者醫生能參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