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14:28:49來源:藥智網瀏覽量:299
導讀:疾病譜VS創新藥
19世紀開始,疾病譜深刻影響著醫藥工業發展軌跡。
到1990-2017年,中國致死和生命損失疾病譜前5名:從傳染性疾病、新生兒疾病等急性疾病、兒童期疾病,轉變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
人類疾病譜的流行病學重大轉變,與長壽時代的同步來臨,醫藥行業將迎來顛覆與重建。
「疾病譜VS創新藥」順應
在19世紀,抗生素未被發明以前,傳染性疾病是人類致死的首要原因。
黑死病、天花、流感等大爆發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無論是中藥、西藥,只要能稍微治療一下傳染性疾病,便火得一塌糊涂。
即使在20世紀50年代,急性傳染病仍高居死因的第二位。
白喉、結核病、腦炎、肺炎等傳染性及感染性疾病,仍是早亡的主要原因。
那個時代,最火的產品是抗生素。
青霉素、頭孢、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爆品一個接一個。
直至20世紀70-80年代,多數感染類疾病已經被人類控制。
正當世界經濟平穩而快速增長時,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以高血壓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飆升。
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鈣通道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高血壓藥物不斷涌現,取代抗生素成為暢銷藥物榜單的常客。
20世紀80年代末全球最暢銷的Top20藥品中,高血壓類藥物達到6個。
表1 1990年全球最暢銷藥物Top20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于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在成熟國家初步被遏制。
伴隨而來的,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豐富,居民飲食結構改變:
體力活動減少,生活方式改變,現代人糖分和熱量攝入過多而運動不足導致肥胖,進而對血壓、血脂、胰島素抵抗等產生負面影響。
另外一方面,工作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廣泛而復雜,精神心理緊張加強,還誘發產生一些現代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
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以及抑郁癥等精神疾病逐漸成為主要疾病,降血脂、降糖藥及抗抑郁藥物開始爆發,成為暢銷藥的生力軍。
他汀類、煙酸類、貝特類藥物,合成人胰島素、口服降糖藥、GLP-1類似物、胰島素類似物;單胺氧化酶、三環類、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等藥物;此起彼伏,不斷面世。
創新藥順應疾病譜的發展,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藥企霸主的神話。而沒有順應大勢的企業,現在如何?
「疾病譜VS創新藥」對抗
環境惡化、食品安全、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接踵而來。
惡性腫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情感障礙、免疫系統混亂、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患病率持續爆發。
病人基數在過去10余年周期里呈現出穩步增加的趨勢。
靶向藥、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各種新興療法日新月異,百家爭鳴。
腫瘤藥成為了近10年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圖1可以看出,抗腫瘤在過去5年一舉成為最大的用藥品類,過去5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0.4%。
此外,內分泌、血液和造血領域也有所增長。
而神經系統、心血管、抗感染用藥則下滑明顯,過去5年的復合增長率為負數,市場規模逐步被蠶食。
圖1樣本市場各治療大類在2015年和2020年銷售份額的變化
順應疾病譜演變、迎合新的臨床需求的藥企,能夠不斷發展壯大以至成為全球巨頭,而那些沒能跟隨疾病變化及時調整研發策略的公司,則在競爭中不斷衰敗甚至消亡。
輝瑞、羅氏、諾和諾德等跨國企業,因為順應了大勢,而造就了各自的輝煌。
國內企業,恒瑞、齊魯、正大天晴等抓住了國內市場變動趨勢,奠定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反觀,曾經占據的A股醫藥板塊市值的頭把交椅的抗生素龍頭華北制藥,沒有順應疾病譜發展,已逐步泯然眾人矣。
下一步,創新藥在疾病譜的引領下,如何求得夾縫求存的悲壯突圍?
「疾病譜VS創新藥」突圍
人類的疾病譜的變化,對應的是旺盛的醫藥需求。
進而,疾病譜引導著醫藥的研發投入方向,同時也給醫藥投資提供了明確的線索。
因為研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周期長的特點,所以,沿著疾病譜的變化趨勢,提前布局,才有望抓住醫藥行業的大勢。
根據GBD(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庫(圖2),可以發現:
在1990-2017年間,心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排名第一的疾病,是我國居民健康的第一威脅疾病;
其次,我國在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的防治上取得了顯著的醫療進展,但艾滋病、瘧疾及其他熱帶疾病有所反彈;
此外,腫瘤、肌肉骨骼疾病、精神障礙、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疾病、感覺器官疾病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正越來越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疾病。
圖2 1990/2000/2017我國各病種的DALYs排名及其變化
據此企業可以大體確定藥品研發創新以及仿制的疾病領域,應結合疾病譜變化,系統性衡量未被充分滿足的臨床需求。
另外,從各治療大類藥品的銷售增速(圖3)也可以輔助判斷醫藥的需求,印證疾病譜的演變。
圖3整體樣本市場各治療大類2021年度上半年銷售增長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除了其他和雜類外,在主要大類治療領域中,消化系統用藥接棒抗腫瘤用藥的增速頭把交椅。
緊隨其后的是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
未來,抓住疾病譜脈絡,真正解決臨床需求,才是大勢所趨。
小結
1899年,阿司匹林正式面世,開啟現代制藥工業先河。
到現今,疾病譜與創新藥的「圍剿戰」,已經“相愛相殺”打了122年。
122年的事實軌跡中,印證了藥企在研發布局中,需沿著疾病譜按圖索驥,牢牢抓緊臨床需求“大動脈”。
此外,深度前瞻研究各個細分領域,才有望提前發現機會,抓住下一波中國醫藥創新與國際化的大趨勢,進而實現彎道超車。
你,做好提前布局的準備了嗎?
聲明:本文系藥方舟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留言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